 |
SHREK THE THIRD《史力加之咁就三世》
CHATTING WITH RAMAN HUI
Co-director of Shrek The Third, PDI/ DreamWorks
by Zu & Blackcat, Friday, 22 June, 2007


|
RAMAN HUI (許誠毅)
Co-director of Shrek The Third,
PDI/ DreamWorks
許誠毅1984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初期在香港動畫界工作,其後往加拿大Sheridan College研讀電腦動畫。1989年,他進入PDI工作 (Pacific Data Images,電腦動畫藝術的先驅之一,其後被DreamWorks夢工場收購,更名為PDI / DreamWorks),初期主要參與廣告和短片製作。1998年,他在PDI / DreamWorks的第一部CG動畫長片《蟻哥正傳》(Antz) 中擔任人物設計和動畫指導,之後在全球最賣座動畫《史力加》(2001) 和《史力加2》(2004) 中擔任動畫監督。除了在製作部門工作外,他曾執導動畫短片《Sleepy Guy》(1994) 和《Fat Cat on a Diet》(2000),《史力加3》則是他第一次擔任導演的動畫長片。 |
個人獎項: |
1984 |
《翅膀》 |
香港獨立短片展最佳動畫 |
1994 |
《Sleepy Guy》 |
Imagina最佳動畫短片(法國) |
1994 |
《Sleepy Guy》 |
Niccograph最佳動畫短片(日本) |
2001 |
《史力加》 |
Annie Awards傑出動畫角色個人成就獎提名 |
2005 |
《史力加2》 |
視覺效果協會(Visual Effects Society )最佳動畫角色
演繹大獎提名 |
2007 |
|
ShoWest年度風雲動畫導演 |
2007 |
|
第一屆香港數碼娛樂業風雲人物 — 數碼動畫組得獎者 |
參與創作的電影獎項: |
2002 |
《史力加》 |
奧斯卡最佳動畫 |
|
可能是性格決定職業,又或是職業影響性格,每次與Raman一聊到動畫,他就雙眼發亮,表現得眉飛色舞,就像小孩在談論他們的心頭好一樣。是興趣,還是事業都早已分不清、混不開,看來亦只有動畫導演的工作才能繼續滿足到他的夢想。
1998年《蟻哥正傳》上映,我們初次親身接觸Raman的地方是香港理工大學的某一個演講廳,當時我們遠距離觀看Raman講解電影過程,聽後只能用激動兩字形容。2002年終於有幸親身與Raman進行訪問,接觸過後才發覺他真人全無架子之餘,還對當時無人認識的我們照顧有加,盡答我們所問而弄至超時都完全毫不理會。相隔5年,CGVisual.com有幸再次訪問Raman,相比上次見面,Raman沒有改變多少,孩子臉不改以及一貫的樂天、健談。不過隨著時光飛逝,Raman名片上的職位卻由一向的動畫總監改為聯合導演,看來我們今後該稱呼他為許導演了。
縱然成為今次史力加3的聯合導演,不過Raman卻仍然謙虛地表示其實他仍然是每天在學習當中。「以前作為動畫總監的時候,很多東西自己都已經在掌握中,因為自己始終在動畫方面已有很豐富的經驗,但相反在做聯合導演的時候,卻是越做越發覺自己以前所知是很有限的,真的是一邊做一邊學習,不過過程是很開心的。」而工作上最大的轉變還是角色的轉換,他娓娓道出其中的變化:「以前是我問導演這場戲是講什麼的,希望表達什樣的情感等等…但現在我就轉換了角色,變成了回答的一方。」
「其實有很多很多東西在《史力加之咁就三世》都有全新upgrade(改進),例如crowd system(人群系統)。而background characters(背景人物)於今集就做得更加仔細,逼真程度差不多可以和主角們看齊。同時由於故事及新角角色的加入,因此今集在特效方面會變得相當豐富很多。還有就是在頭髮製作方面同樣有很大的改進,你會發現每一個公主的髮型都是不同的,而特別在長髮方面的處理,collision detection都處理得很出色。就拿sleepy beauty(睡公主)舉例,每一次她在打瞌睡的時候,她的長髮和肩膀的collision(碰撞)是處理得很流暢及很自然的,相比以前去製作同樣的鏡頭可能要花上數倍的時間亦不能做到這效果。另外在fabric(布料)方面,我們今次都勇於嘗試地加上多層的layers(夾層),布料與布料之間因此充滿層次感,你會覺得那些衣服是充滿質感及很實在的。」Raman談到今次《史力加之咁就三世》與以往影片的一些不同及突破之處。
不過要說到最大改變,就不得不提公司的其中一個部門的快速成長,而他們的茁壯更讓動畫師的發揮更自由,直接促使影片出來的動畫質素大大提升。「公司裡有一個部門卻是發展得很快,規模亦越變越大,這部門的名稱為character effect。你可以說它的存在就像是清道夫一樣,專門幫動畫師處理善後的工作,令到動畫師在處理動畫時無需存在太多顧慮,更自由地發揮,並直接提升了作品的質量。在《史力加1》的時代,我們除了要負責主要的動畫部份外,同時亦要兼顧很多細微煩瑣的工序,例如要處理角色與地上的contact(接觸點),又或是角色與角色之間的contact所引起的crashing等問題。但現在有了他們,我們都可以盡情地push animation,完全不用再顧慮後果,結果是出來的效果可以更仔細、更有重量、和更真實。」
不知不覺間Raman已在美國工作了有18個年頭,但他仍然很留意香港CG行業的消息,要他列舉本地作品簡直如數家珍一樣,另外他最欣喜的還是看見本地業界的百花齊放。「我覺得香港現在發展真的很好,至少現在的機會要比我們以前多了很多。另外香港的CG製作亦很出色,好像《忍者龜》的水準,你以前是想像不到單靠香港本土製作也可以做到的。我覺得Imagi的Francis是真的很有心去把它完成的。又例如Centro的《寶葫蘆的秘密》,雖然不是全CG製作,但裡面亦有很多CG的元素。至於其他特效電影例如《少林足球》、《功夫》或《滿城盡帶黃金甲》以及動畫《麥兜》等都很出色。」
能夠到荷里活工作,可能是很多人的夢想,而除了Raman外,原來挺多香港人早早已投身PDI/DreamWorks的行列,齊齊參與製作《史力加》等大型製作。其中包括在95年已加入PDI/DreamWorks的Tim Cheung (張漢寧)(Head of animation《史力加之咁就三世》)、陳松年和鍾志輝(supervising animator)、鍾志光(senior animator)以及Jimmy Chim(詹浩濱)(燈光)等。
注意: 版權所有,未經受權,不得譠自轉載。
如任何網上媒體或雜誌有意轉載,請先電郵www@cgvisual.com聯絡查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