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Headlines ...
‧SIGGRAPH Asia 的背後 – 學生義工計劃介紹及訪問(JUN 15)
‧專訪 - PIXAR "好戲" 動畫師 - Robb Denovan(MAY 15)
‧電影《風暴》- CG中環- 特效製作專訪(JUL14)
‧電影《救火英雄》的特效製作專訪(FEB 14)
‧SA2012專訪 - Richard Chuang(APR 13)
‧SA2012專訪 - Nigel Sumner(APR 13)
‧哥哥的六米高人像是怎樣煉成的(APR 13)
‧第十七屆IFVA得獎者訪問(OCT 12)
‧專訪Patrick Lin - Camera of BRAVE (AUG 12)
‧Diablo3 Cinematic角色製作終極解構 (JUL 12)
‧Dream Cortex-智能手機遊戲製作 (OCT 11)
‧專訪麥少峰《Back to Base》(May 11)
‧專訪Patrick Lin 《UP》(PIXAR) (Jan 11)
‧專訪Raman Hui (PDI/ DreamWorks) (Nov 10)
‧專訪Scott Ross (SCAD, Hong Kong) (Aug 10)
‧專訪Nelson Chu - Project Gustav (Jul 10)
‧《十月圍城》製作專訪 (May 10)
‧《風雲II》製作專訪 (April 10)
‧《大象亞純救細界》 — Albert Yu專訪 (Mar 10)
‧專訪《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父 — 蘇永樂 (Feb 10)
‧SOE Grayson Chalmers個人專訪 (Oct 09)
‧《再生號》製作專訪 (Aug 09)
‧《戰鎚Online:決戰世紀》製作人專訪 (Aug 09)
‧風雲人物專訪 — 盧正剛 (Mar 09)
‧《海角七號》台灣大碗影像專訪 (Feb 09)
‧CGV - Siggraph Asia 2008現場直擊 (Feb 09)
‧《街頭超人》電腦特技指導專訪(Dec 08)
‧第十三屆IFVA動畫組得獎者專訪(Oct 08)
‧《長江7號》製作專訪(Oct 08)
‧《赤壁》— 製作專訪(Aug 08)
‧3ds Max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ly 08)
‧CGVFX07 -《魔戰王:貝奧武夫》講座 (Jun 08)
‧Maya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n 08)
‧《投名狀》— 製作專訪 (Mar 08)
‧《PCCW 1000M+ TVC》— 製作揭秘 (Jan 08)
‧《五星級大鼠》— 製作訪問 (Dec 07)
‧《魔法小葫蘆》— 製作揭秘 (Nov 07)
‧《蜘蛛俠3》— 製作專訪 (Sep 07)
‧香港CG電影十年回顧 (Jul 07)
‧《史力加之咁就三世》— Raman Hui專訪 (Jun 07)
‧亞洲首個CG作品巡迥展Hong Kong開幕 (Jun 07)
‧《忍者龜》專訪 — IMAGI (Apr 07)
‧The New Generation of Local Power (Feb 07)
‧CGVFX SEMINAR BY SIMON YUEN (Jan 07)
‧ART Works From《地獄廚房 MV》(Nov 06)
‧The Magic of 3D Design Visualization 1&2 (Nov 06)
‧《鬼域》專訪 — Fat Face Production Ltd. (Aug 06)
‧《媽媽出世了》— 製作專訪 (Jun 06)
‧《Tonki Bear》— 製作專訪 (May 06)
‧《Hunters》— 製作專訪 (Apr 06)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6 (Ap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2 — 專訪萬寬 (Ma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1 — 專訪萬寬 (Feb 06)
‧專訪馬富強, Bruce Lee Is Still Alive (Jan 06)
‧專訪Andrew Lee, Digital Artist (Dec 05)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Oct 05)
‧《虫不知》—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Aug 05)
‧3ds Max Power Users Meeting 05 (Aug 05)
‧專訪中國著名CG藝術家 — 曹文波先生 (Jul 05)
‧《頭文字D》—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Jul 05)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5 (Apr 05)
‧《功夫》— 專訪先濤數碼 (Dec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4 (Jul 04)
‧第二屆香港數碼娛樂傑出大獎頒獎典禮 (Apr 04)
‧Lead the Digital Life! (Apr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3 (Oct 03)
‧DiGiT Expo 2003 (Mar 03)
‧CGV專訪Monsters Eggs遊戲製作公司 (Feb 03)
‧IdN onedotzero Moving Image Festival (Dec 02)
‧IdN My Favourite Conference 創意講座 (Sep 02)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2 (Jun 02)
‧CGV專訪許誠毅[史力加動畫總監] (Mar 02)
‧Monsters,Inc.怪獸公司 (Mar 02)
返回最新 Headlines
Select pages...
《Back to Base》 製作 p1
《Back to Base》 製作 p2
創作人之路 p2
創作人之路 p3
破格的本土風格 p3
Chatting with Mak Siu Fung
專訪麥少峰 - UNITED PLANET動畫 《Back to Base》 製作
16th IFVA Animation Category Gold Award Winner
by Zu & Blackcat, Monday, 30 MAY , 2011
約十年前,麥少峰與拍檔合作創造"United Planet"品牌,創作過不少漫畫與雕塑模型。原來他們和很多創作人一樣,希望當自己創作的品牌 聚集到一定的知名度後,有一天會有人投放資金去支持他們去繼續發展 。 雖然這一天還未到來,但 麥少峰 仍然充滿熱血,為這個品牌製作動畫,因為他仍然希望 "United Planet" 繼續發展下去。
Mak Siu Fung (麥少峰)
Creator of United Planet
自91年開始從事不同類型有關美術工作,包括漫畫、插畫、立體創作等。為香港九十年代初首批玩具人偶設計及雕塑創作人。曾獲多間機構邀請製作人型首辦,較為人熟悉的作品包括鄧小平的《黑貓白貓》及Superhero系列等作品。麥少峰93年曾到日本修讀動畫,96年回港。現職自由創作人,與設計師 Colan Ho 創立United Planet,初期以生產高質素陶瓷公仔及從事漫畫創作為主,現全力製作個人手繪動畫,希望拓展出更廣闊的創作領域。
《Back to Base》是麥少峰為其品牌 – United Planet所製作的動畫影片,這條片長十九分鐘的動畫亦是麥少峰以一人之力製作,歷時三年之久,更找來音樂鬼才劉以達為動畫配樂,最終成功奪下第十六屆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IFVA)動畫組金獎!筆者還記得在IFVA入圍作品放映會上,第一次看到《Back to Base》動畫,已受到其精彩到位的人物動作所深深吸引,心想無論此片得獎與否,都誓要找這動畫的製作人來個專訪。
CGV = Cgvisual.com | Mak Siu Fung (麥少峰) = Mak
CGV: 可否講解創作這套動畫《Back to Base》的由來 ?
Mak: 其實我做這套動畫都沒有特別的原因,當時我是從事立體雕塑創作,那些流行的designer figures ,由於做了一段頗長的日子而感到沉悶,所以想作個新嘗試。
而我的新嘗試其實都離不開老本行,要不是畫漫畫,就是做動畫了。
加上自從我讀完動畫課程之後,從未正式完成過一套有故事的動畫片,於事便開始選擇題材,而這個故事,是來自我一套以前在報章撰稿的漫畫作品,由這數版的故事開始著手,演變成動畫片。
而且這套漫畫故事也很簡單,直線式發展,無伏線,無其他支節。但當中有飛天、落水、太空、戰鬥、爆石等都很適合做動畫,動畫表現出來的影象會較強烈。
於是一做便三年了 。
CGV: 用了多少人力及時間製作這套作品?
Mak: 人力就只得我一個已而,三年來全職做這套動畫,間中亦兼職做些雕塑工作,所以大慨是兩年的生產時間,而由於作品角色是來自我的品牌United Planet,這是我和何家超合作的產品,所以影片都有加入何家超的份兒。
CGV: 故事創作過程是怎樣?
Mak: 動畫故事本身來自我的漫畫藍本,而且故事在我腦袋其實已經好清晰,所以我沒有做storyboard,因為想掙取更多時間,亦怕我畫完了storyboard後,還要花更多時間去改動。
於是乎我的做法是一邊製作、一邊編排故事及鏡頭的連接。
而由於我有畫漫畫的經驗,所以都很有信心不會導致作品失控,這方面可說以住做漫畫給我的緞練,其實漫畫畫得多對我做動畫很有幫助的。
《Back to Base》動畫根據這原著漫畫改編而成,漫畫利用graphic design方式繪畫
CGV: 故事創作的慨念由來 ?
Mak: 動畫名稱是《Back to Base》,但原本這套動畫對我自己而言就是回到基礎,所以作品中的慨念亦有"Back to Basic"之意 ,另外就是想帶出所有動畫的基礎都是由手繪動畫出來。
手繪動畫是每一格一格的畫,動畫師將好仔細的了解每個人的動作構造,了解如何會處理動作會自然,動作密度及速度的關系。
如果做電腦動畫這方面就會依靠電腦處理,變得較難理解。其實我依家睇既好多電腦動畫裡的角色動作都唔係好自然,有點像公仔般生硬,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而且故事內容也包含"Back to Basic" 慨念,當中大怪獸十分凶惡,非常咁狠,但到最後原來它的原體小孩是十分可愛cutie的。
CGV:故事內容全都是由漫畫移動過來嗎?
Mak: 也不是,漫畫版內的結局不如現在動畫這樣的。現在動畫的結局,也要提一下,是拍檔何家超的意見,他一直有看著我畫動畫的進度,當時他見我畫到這裡,覺故事已得完整,建議我見好就收手。我認為這個提議及改動不錯,那便採納吧!
CGV:可以講一下製作流程嗎?
Mak:由於動畫是以漫畫作基礎,而動畫很多設計的工作我都是邊做邊諗,原先我設計那隻怪獸是隻章魚來的,但畫到時又覺得它很stardard會很悶,所以作出改變。
加上章魚較複雜難,可能要更多時間畫,所以改成"變形虫",較彈性之餘又簡單,對我又較易掌握。
角色diver-M 的設計草圖
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
《Back to Base》動畫片段
Mak: 在繪畫動畫方面,我採用學動畫時的正統做法: 九格分中法,以一秒廿四格為例,分三節便是九格、十七格、廿五格,在三分一秒再分,便是五格、再三格等等。都是先畫頭尾再畫中間部份,雖然我知亦有人喜歡用一直畫落去的方法,這方法的好處是沒有限制,動作可以更爽快,但我總覺得先畫頭尾會較準確,比例上亦不會太易走樣。當然可能高手們一直畫落去都不會走樣的。而這方面3D動畫比較方便,始終3D模型都已經定好便不會變形。
而我繪畫的方法是當畫完一個段落sequence才上顏色的。一般完成了三個shot,看過OK了,定了案,我才一氣過上色。因為有時候檔案的file size很大,有些原檔案我甚至沒有保存,所以上色前都要確定該鏡頭是會使用。亦有時當我覺得某個shot已很有把握時,我亦會一畫完便上色。
通常到我大慨做好了幾分鐘的動畫後,便會用Adobe Premiere 拼起來一氣過看,看看整體順不順暢,有沒有地方出問題之類,到當再做多一節後,便再拼入去看看,期間我都有掉換鏡頭次序,試試那個鏡頭較好,不過這情況不是太多。
如是者,這三年都是一個一個shot的做到完成,這樣一小步前進的方法對我來說是最容易令我不沮喪的方法,因為每做完小小的一個shot都覺得好有趣,那邊廂上完小部份顏色又會覺得好有趣,每次都有點有趣可以堅持自己去做。
單線稿(左)及完成圖(右)
注意: 版權所有,未經受權,不得轉載。如任何網上媒體或雜誌有意轉載,請填寫有關表格聯絡:按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