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Headlines ...
‧SIGGRAPH Asia 的背後 – 學生義工計劃介紹及訪問(JUN 15)
‧專訪 - PIXAR "好戲" 動畫師 - Robb Denovan(MAY 15)
‧電影《風暴》- CG中環- 特效製作專訪(JUL14)
‧電影《救火英雄》的特效製作專訪(FEB 14)
‧SA2012專訪 - Richard Chuang(APR 13)
‧SA2012專訪 - Nigel Sumner(APR 13)
‧哥哥的六米高人像是怎樣煉成的(APR 13)
‧第十七屆IFVA得獎者訪問(OCT 12)
‧專訪Patrick Lin - Camera of BRAVE (AUG 12)
‧Diablo3 Cinematic角色製作終極解構 (JUL 12)
‧Dream Cortex-智能手機遊戲製作 (OCT 11)
‧專訪麥少峰《Back to Base》(May 11)
‧專訪Patrick Lin 《UP》(PIXAR) (Jan 11)
‧專訪Raman Hui (PDI/ DreamWorks) (Nov 10)
‧專訪Scott Ross (SCAD, Hong Kong) (Aug 10)
‧專訪Nelson Chu - Project Gustav (Jul 10)
‧《十月圍城》製作專訪 (May 10)
‧《風雲II》製作專訪 (April 10)
‧《大象亞純救細界》 — Albert Yu專訪 (Mar 10)
‧專訪《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父 — 蘇永樂 (Feb 10)
‧SOE Grayson Chalmers個人專訪 (Oct 09)
‧《再生號》製作專訪 (Aug 09)
‧《戰鎚Online:決戰世紀》製作人專訪 (Aug 09)
‧風雲人物專訪 — 盧正剛 (Mar 09)
‧《海角七號》台灣大碗影像專訪 (Feb 09)
‧CGV - Siggraph Asia 2008現場直擊 (Feb 09)
‧《街頭超人》電腦特技指導專訪(Dec 08)
‧第十三屆IFVA動畫組得獎者專訪(Oct 08)
‧《長江7號》製作專訪(Oct 08)
‧《赤壁》— 製作專訪(Aug 08)
‧3ds Max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ly 08)
‧CGVFX07 -《魔戰王:貝奧武夫》講座 (Jun 08)
‧Maya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n 08)
‧《投名狀》— 製作專訪 (Mar 08)
‧《PCCW 1000M+ TVC》— 製作揭秘 (Jan 08)
‧《五星級大鼠》— 製作訪問 (Dec 07)
‧《魔法小葫蘆》— 製作揭秘 (Nov 07)
‧《蜘蛛俠3》— 製作專訪 (Sep 07)
‧香港CG電影十年回顧 (Jul 07)
‧《史力加之咁就三世》— Raman Hui專訪 (Jun 07)
‧亞洲首個CG作品巡迥展Hong Kong開幕 (Jun 07)
‧《忍者龜》專訪 — IMAGI (Apr 07)
‧The New Generation of Local Power (Feb 07)
‧CGVFX SEMINAR BY SIMON YUEN (Jan 07)
‧ART Works From《地獄廚房 MV》(Nov 06)
‧The Magic of 3D Design Visualization 1&2 (Nov 06)
‧《鬼域》專訪 — Fat Face Production Ltd. (Aug 06)
‧《媽媽出世了》— 製作專訪 (Jun 06)
‧《Tonki Bear》— 製作專訪 (May 06)
‧《Hunters》— 製作專訪 (Apr 06)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6 (Ap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2 — 專訪萬寬 (Ma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1 — 專訪萬寬 (Feb 06)
‧專訪馬富強, Bruce Lee Is Still Alive (Jan 06)
‧專訪Andrew Lee, Digital Artist (Dec 05)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Oct 05)
‧《虫不知》—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Aug 05)
‧3ds Max Power Users Meeting 05 (Aug 05)
‧專訪中國著名CG藝術家 — 曹文波先生 (Jul 05)
‧《頭文字D》—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Jul 05)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5 (Apr 05)
‧《功夫》— 專訪先濤數碼 (Dec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4 (Jul 04)
‧第二屆香港數碼娛樂傑出大獎頒獎典禮 (Apr 04)
‧Lead the Digital Life! (Apr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3 (Oct 03)
‧DiGiT Expo 2003 (Mar 03)
‧CGV專訪Monsters Eggs遊戲製作公司 (Feb 03)
‧IdN onedotzero Moving Image Festival (Dec 02)
‧IdN My Favourite Conference 創意講座 (Sep 02)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2 (Jun 02)
‧CGV專訪許誠毅[史力加動畫總監] (Mar 02)
‧Monsters,Inc.怪獸公司 (Mar 02)
返回最新 Headlines
Select pages...
Page 1
Page 2
Page 3
Interview with ANDREW LEE — Digital Artist
Reported by Zu, Blackcat, Friday, 23 December, 2005
Andrew Lee 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香港修讀插圖設計,經過數個年頭的平面設計師生涯,之後跑往英國分別修讀了Transport Design及3D Computer Animation的學士及碩士課程。現居於英國,從事電腦遊戲的概念設計,擅長繪畫科幻場景及未來交通工具,近作有為 AGS(亞洲遊戲展)2005創作的插圖繪畫。
CGV:可以說說你現在的工作環境?
Andrew:我現在任職的公司名為Digi-Guys。公司現在主力製作一個電視遊戲名為"War Devil",它的規模不算大,大約三十人左右,當中Art Department有7名Concept Artists ,我是其中一員。其實概念設計的工作範圍可以很廣泛, 亦有很大的自由度給你去盡情發揮。就以"War Devil l"這個 project 為例,我們首先會召集組員進行會議,討論及 研究整個故事的背景,Brain Storming(商討)一番,互相交換意見,盡量找尋有改善空間的地方,當收集及整理好所有的 ideas(點子)後,Team leader(組長)就會分配工作給其他組員。我們這組Concept Team,有時候在兩個星期內可能會做同一類性質的工作,例如各自分別創作戰爭場面,設計一些軍用運輸工具或場景等。基本上我們的工作很自由,在公司裡,被此都可以天馬行空地亂想,隨意想到什麼就畫下來(當然要跟該project有關),沒有任何限制, 例如我的腦海裡突然出現一場日出前偷襲敵人的場面,而又覺得加插在game(遊戲)是可行的話,那我便會把腦海中的影像快速畫下來並令它變為真實。概括來說,Concept Artist的工作,其實從研究一個project的背景開始,到有關故事場面的演變(劇情的發展) ,以至各項人物、飛船、汽車、武器、服飾裝備、環境等造型設計都要負責。
CGV:你最常使用的3D軟件是什麼?
Andrew:在大學裡的是XSI;工作時候用的是Maya。
CGV:你在CG界的偶像是誰?
Andrew:CG界裡人材輩出,Craig Mullens和Sparth是我比較欣賞的兩位。
CGV:你個人最喜愛的CG電影/短片/卡通是那一套?
Andrew:大概在5年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我觀看了由Blue Sky Studio製作的"Bunny",當日我重覆又重覆地看了很多遍。我覺得現時大部份CG短片一般都會以喜劇形式處理,又或者是離不開暴力或戰爭原素,很少數會用感人的劇情去表達故事內容,相信這就是"Bunny"這套短片最觸動我心靈的地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片中的獨居老兔子走進焗爐中離開人世,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看作是一宗愚蠢的老人自殺,甚至是一般的家居意外事故,但我卻覺得說不定是他的另一半正帶領他,與一起繼續另一段的新生命。至於卡通方面,其實我和其他生於香港長大的男孩子一樣,同樣深受日本漫畫文化影響,記得在初中時候,我第一次看到由漫畫週刊連載的«亞基拉»(AKIRA),就被它極其具電影感的鏡頭所吸引。人物設定方面,它和一般傳統的日本漫畫不同,既沒有誇張的大眼睛,亦沒有輪廓分明的西方面孔;換來的反而是典型東方面貌,終日無心向學,只顧飛車、打架吸毒過活的日本浪族青年。精細的畫工、極具動感的鏡頭運用、超現實的題材、天馬行空的技術表達手法,在當時沒有電腦幫助下,也能做到很逼真的動感場面。這套17年前的動畫,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一套,它亦對我影響得很深遠,你或者不難在我作品入面會發現到«亞基拉»(AKIRA)的影子。
CGV:可以說說你如何由平面設計師而轉變為今天的Concept Artist的經歷嗎?
Andrew:可能因為我的天性比較喜歡美術,中學之後就分別入讀了觀塘V.T.C.及李惠利工業學院學習插畫設計(Illustration & Design)。畢業後,就在香港從事平面設計工作,漸漸地,我開始發覺單單平面設計並不能滿足自己性格的需求,於是就開始對3D產生興趣,並且在之後跑去了英國修讀Transport Design(交通工具設計)。實際上是我對3D的喜愛驅使我去選擇Transport Design的,在修讀期間 ,3D軟件是我們經常會使用到的工具。電腦科技的高速發展,加上學院的訓練,使我掌握到汽車及有關設計的同時 ,亦對3D的技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及運用。而掌握了3D技術之後,再深入的毫無疑問就是電腦動畫(Computer Animation)吧,這也誘使我畢業之後,在英國我再修讀多一年的動畫碩士課程。說真的,我也很奇怪會在畢業後,只 當了一年的動畫師,之後又轉職成為一個Concept Artist ; 不過理由可能亦很簡單,就是做Concept Artist是我多年來的一個宿願。
TVC : EURO 2004
THE OTHER GAME
( Mill )
GT : DOOM 3
( Activision )
TVC : EXILIM COMMERCIAL
( CASIO )
GT : TOMB RAIDER : THE ANGEL OF DARKNESS
by Eidos interactive
SC : LOTR : MAKING OF GOLLUM
by New Line Produ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