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Headlines ...
‧SIGGRAPH Asia 的背後 – 學生義工計劃介紹及訪問(JUN 15)
‧專訪 - PIXAR "好戲" 動畫師 - Robb Denovan(MAY 15)
‧電影《風暴》- CG中環- 特效製作專訪(JUL14)
‧電影《救火英雄》的特效製作專訪(FEB 14)
‧SA2012專訪 - Richard Chuang(APR 13)
‧SA2012專訪 - Nigel Sumner(APR 13)
‧哥哥的六米高人像是怎樣煉成的(APR 13)
‧第十七屆IFVA得獎者訪問(OCT 12)
‧專訪Patrick Lin - Camera of BRAVE (AUG 12)
‧Diablo3 Cinematic角色製作終極解構 (JUL 12)
‧Dream Cortex-智能手機遊戲製作 (OCT 11)
‧專訪麥少峰《Back to Base》(May 11)
‧專訪Patrick Lin 《UP》(PIXAR) (Jan 11)
‧專訪Raman Hui (PDI/ DreamWorks) (Nov 10)
‧專訪Scott Ross (SCAD, Hong Kong) (Aug 10)
‧專訪Nelson Chu - Project Gustav (Jul 10)
‧《十月圍城》製作專訪 (May 10)
‧《風雲II》製作專訪 (April 10)
‧《大象亞純救細界》 — Albert Yu專訪 (Mar 10)
‧專訪《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父 — 蘇永樂 (Feb 10)
‧SOE Grayson Chalmers個人專訪 (Oct 09)
‧《再生號》製作專訪 (Aug 09)
‧《戰鎚Online:決戰世紀》製作人專訪 (Aug 09)
‧風雲人物專訪 — 盧正剛 (Mar 09)
‧《海角七號》台灣大碗影像專訪 (Feb 09)
‧CGV - Siggraph Asia 2008現場直擊 (Feb 09)
‧《街頭超人》電腦特技指導專訪(Dec 08)
‧第十三屆IFVA動畫組得獎者專訪(Oct 08)
‧《長江7號》製作專訪(Oct 08)
‧《赤壁》— 製作專訪(Aug 08)
‧3ds Max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ly 08)
‧CGVFX07 -《魔戰王:貝奧武夫》講座 (Jun 08)
‧Maya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n 08)
‧《投名狀》— 製作專訪 (Mar 08)
‧《PCCW 1000M+ TVC》— 製作揭秘 (Jan 08)
‧《五星級大鼠》— 製作訪問 (Dec 07)
‧《魔法小葫蘆》— 製作揭秘 (Nov 07)
‧《蜘蛛俠3》— 製作專訪 (Sep 07)
‧香港CG電影十年回顧 (Jul 07)
‧《史力加之咁就三世》— Raman Hui專訪 (Jun 07)
‧亞洲首個CG作品巡迥展Hong Kong開幕 (Jun 07)
‧《忍者龜》專訪 — IMAGI (Apr 07)
‧The New Generation of Local Power (Feb 07)
‧CGVFX SEMINAR BY SIMON YUEN (Jan 07)
‧ART Works From《地獄廚房 MV》(Nov 06)
‧The Magic of 3D Design Visualization 1&2 (Nov 06)
‧《鬼域》專訪 — Fat Face Production Ltd. (Aug 06)
‧《媽媽出世了》— 製作專訪 (Jun 06)
‧《Tonki Bear》— 製作專訪 (May 06)
‧《Hunters》— 製作專訪 (Apr 06)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6 (Ap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2 — 專訪萬寬 (Ma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1 — 專訪萬寬 (Feb 06)
‧專訪馬富強, Bruce Lee Is Still Alive (Jan 06)
‧專訪Andrew Lee, Digital Artist (Dec 05)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Oct 05)
‧《虫不知》—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Aug 05)
‧3ds Max Power Users Meeting 05 (Aug 05)
‧專訪中國著名CG藝術家 — 曹文波先生 (Jul 05)
‧《頭文字D》—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Jul 05)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5 (Apr 05)
‧《功夫》— 專訪先濤數碼 (Dec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4 (Jul 04)
‧第二屆香港數碼娛樂傑出大獎頒獎典禮 (Apr 04)
‧Lead the Digital Life! (Apr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3 (Oct 03)
‧DiGiT Expo 2003 (Mar 03)
‧CGV專訪Monsters Eggs遊戲製作公司 (Feb 03)
‧IdN onedotzero Moving Image Festival (Dec 02)
‧IdN My Favourite Conference 創意講座 (Sep 02)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2 (Jun 02)
‧CGV專訪許誠毅[史力加動畫總監] (Mar 02)
‧Monsters,Inc.怪獸公司 (Mar 02)
返回最新 Headlines
Select pages...
《媽媽出世了》1
《媽媽出世了》2
《媽媽出世了》3
《媽媽出世了》4
冠軍系列專訪
媽媽出世了 Mum is born
The Champion of 11th IFVA –Animation Category Gold Award
A Chat with the Film's Creators, John Chan
by Zu, Blackcat, Monday, 26 June, 2006
John Chan
多媒體創作人,
成名作《李蠢》曾在三藩市11屆Flashforward+Flash Film Festival、香港9th IFVA、及韓國5th Senef Film Festival獲獎。其後為IFVA開幕電影I-CITY製作了《累透社》。今次則憑《媽媽出世了》嬴得了第11屇獨立短片大賽(IFVA)動畫大獎金獎。
冠軍系列的第三篇專訪,我們找來了憑著《媽媽出世了》嬴得今屇獨立短片大賽(IFVA)動畫大獎得主John Chan,進行了一次製作詳談。John Chan別名"想貓的魚" (這亦是他在CG討論區的名號..),要說他的職業嗎,大家都稱呼他為多媒體創作人,因他過往涉獵甚廣,曾經從事過插畫、漫畫、互動多媒體,人物設計及動畫導演等不同工作,現在則醉心於動畫創作方面;最近並分別為獨立唱作人The Pancakes製作MTV,以及為RTHK製作電視劇集—《漫畫長路》 ,和為now.com.hk的網上音樂雜誌Smoov 的專欄作動畫創作等等…。
John的成名作《李蠢》曾在香港9th IFVA 、三藩市11屆Flashforward+Flash Film Festival 、及韓國5th Senef Film Festival 等累次獲獎。他直言自少已經很喜歡畫畫,而且一直相信創作是由手繪開始。在他的芸芸作品中,不難發現充滿著大量的手繪痕跡,而今次《媽媽出世了》的背景主要是則運用Painter及Photoshop去製作水彩的效果。對於今次得獎,John不諱言是感到有點意外,因他最初參賽的目的只是希望支持一下IFVA,以及作品可以獲得公映的機會,誰料最後竟在無心插柳之下拿到金獎。之前的《李蠢》及《累透社》加上今次《媽媽出世了》可以稱為John的動畫3部曲。3部作品分別以愛情、工作和家庭作為主題,雖然製作時間各有先後,但不難發覺3部作品都保持著作者強烈的動畫風格,以及獨特的說故事方式。就好像在今次作品中,John放棄了配音效果,而以漫畫式的對話框去交代人物之間的對話,就是為了貫徹影片的那種”不完整”感覺。根據。John所說,由於今次是希望描述一個不完整的家庭故事,因此他嘗試在視覺以外,找尋其他方式去表達故事的理念。當被問及到John是如何去堅持他的創作之路的時候,John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太太"貓子餅餅"「我覺得我太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啟發我把內心的創作,勇於表現出來,拿給大家分享,如果沒有她的話,相信我的作品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出現。」
《媽媽出世了》的製作時間用了約半年,John坦言花了很多時間在資料搜集身上,當時他都會善用早上坐車的時間去畫概念圖,而動畫方面則留至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製作。一般情形下,一天可以畫到5-10秒左右。而當被問及到有關作品的創作靈感的時候「故事的靈感主要來自自已以及身邊的朋友,甚至乎是在街上無意之中聽到別人的對話而來的。好像很多時候,我在街上或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都會聽到別人的對話,尤其是有一些人總喜歡在車上面大聲訴說自己的"家庭故事";有時可能是子女對父母的埋怨,有時候又可能是父母對子女的無理要求等等,在日積月累下,我都聽了上心,因此說作品的靈惑其實是來自很多不同家庭的亦不為過。」至於媽媽的造型方面,其實John是參考了自己的母親而成的「其中我為媽媽設計了兩個造型;一個是童真、思想簡單及頑皮的,因此我用上了猴子的外型作參考,之後再在她頭上天馬行空的畫上小鳥和花朵等童話味重的東西,讓她產生老頑童的效果。而另外一個造型,則是一位成熟的媽媽,於是我給她換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髮型,讓她看上來和之前的有明顯分別,其實整體方面亦有參考到自己的媽媽。」
今次作品採用了2D配合3D製作,其中2D部份則以Flash為主,由於人物的演技對故事影響性很大,因此John刻意地在人物動作及表情部份的處理都放在Flash 製作,期間並要經過多次測試,才使得他們的演技及動作,出來不會給人太過浮誇及生硬的感覺。至於3D部份則以Maya製作,不過一般都只是用作處理一些多角度環境及死物為主。「2D人物在複雜的動作處理上也有用上Maya的ToonShade,但只限於快速及多角度的動作,而且export(運算)出來的圖像,之後也須要在2D的software(軟件)內再進行一番調教,好讓出來的動作不會太過smooth(順倡),太像以3D軟件運算出來的樣子。而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希望3D的動畫部分不要跟整體2D的部分有太大分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