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Headlines ...
‧SIGGRAPH Asia 的背後 – 學生義工計劃介紹及訪問(JUN 15)
‧專訪 - PIXAR "好戲" 動畫師 - Robb Denovan(MAY 15)
‧電影《風暴》- CG中環- 特效製作專訪(JUL14)
‧電影《救火英雄》的特效製作專訪(FEB 14)
‧SA2012專訪 - Richard Chuang(APR 13)
‧SA2012專訪 - Nigel Sumner(APR 13)
‧哥哥的六米高人像是怎樣煉成的(APR 13)
‧第十七屆IFVA得獎者訪問(OCT 12)
‧專訪Patrick Lin - Camera of BRAVE (AUG 12)
‧Diablo3 Cinematic角色製作終極解構 (JUL 12)
‧Dream Cortex-智能手機遊戲製作 (OCT 11)
‧專訪麥少峰《Back to Base》(May 11)
‧專訪Patrick Lin 《UP》(PIXAR) (Jan 11)
‧專訪Raman Hui (PDI/ DreamWorks) (Nov 10)
‧專訪Scott Ross (SCAD, Hong Kong) (Aug 10)
‧專訪Nelson Chu - Project Gustav (Jul 10)
‧《十月圍城》製作專訪 (May 10)
‧《風雲II》製作專訪 (April 10)
‧《大象亞純救細界》 — Albert Yu專訪 (Mar 10)
‧專訪《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父 — 蘇永樂 (Feb 10)
‧SOE Grayson Chalmers個人專訪 (Oct 09)
‧《再生號》製作專訪 (Aug 09)
‧《戰鎚Online:決戰世紀》製作人專訪 (Aug 09)
‧風雲人物專訪 — 盧正剛 (Mar 09)
‧《海角七號》台灣大碗影像專訪 (Feb 09)
‧CGV - Siggraph Asia 2008現場直擊 (Feb 09)
‧《街頭超人》電腦特技指導專訪(Dec 08)
‧第十三屆IFVA動畫組得獎者專訪(Oct 08)
‧《長江7號》製作專訪(Oct 08)
‧《赤壁》— 製作專訪(Aug 08)
‧3ds Max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ly 08)
‧CGVFX07 -《魔戰王:貝奧武夫》講座 (Jun 08)
‧Maya User Group Meeting 2008簡報 (Jun 08)
‧《投名狀》— 製作專訪 (Mar 08)
‧《PCCW 1000M+ TVC》— 製作揭秘 (Jan 08)
‧《五星級大鼠》— 製作訪問 (Dec 07)
‧《魔法小葫蘆》— 製作揭秘 (Nov 07)
‧《蜘蛛俠3》— 製作專訪 (Sep 07)
‧香港CG電影十年回顧 (Jul 07)
‧《史力加之咁就三世》— Raman Hui專訪 (Jun 07)
‧亞洲首個CG作品巡迥展Hong Kong開幕 (Jun 07)
‧《忍者龜》專訪 — IMAGI (Apr 07)
‧The New Generation of Local Power (Feb 07)
‧CGVFX SEMINAR BY SIMON YUEN (Jan 07)
‧ART Works From《地獄廚房 MV》(Nov 06)
‧The Magic of 3D Design Visualization 1&2 (Nov 06)
‧《鬼域》專訪 — Fat Face Production Ltd. (Aug 06)
‧《媽媽出世了》— 製作專訪 (Jun 06)
‧《Tonki Bear》— 製作專訪 (May 06)
‧《Hunters》— 製作專訪 (Apr 06)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6 (Ap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2 — 專訪萬寬 (Mar 06)
‧《情癲大聖》製作解剖 1 — 專訪萬寬 (Feb 06)
‧專訪馬富強, Bruce Lee Is Still Alive (Jan 06)
‧專訪Andrew Lee, Digital Artist (Dec 05)
‧MoXi: Real-Time Ink Simulation (Oct 05)
‧《虫不知》—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Aug 05)
‧3ds Max Power Users Meeting 05 (Aug 05)
‧專訪中國著名CG藝術家 — 曹文波先生 (Jul 05)
‧《頭文字D》— 專訪萬寬電腦藝術設計 (Jul 05)
‧香港影視娛樂博覽05 (Apr 05)
‧《功夫》— 專訪先濤數碼 (Dec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4 (Jul 04)
‧第二屆香港數碼娛樂傑出大獎頒獎典禮 (Apr 04)
‧Lead the Digital Life! (Apr 04)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3 (Oct 03)
‧DiGiT Expo 2003 (Mar 03)
‧CGV專訪Monsters Eggs遊戲製作公司 (Feb 03)
‧IdN onedotzero Moving Image Festival (Dec 02)
‧IdN My Favourite Conference 創意講座 (Sep 02)
‧香港國際影視展 2002 (Jun 02)
‧CGV專訪許誠毅[史力加動畫總監] (Mar 02)
‧Monsters,Inc.怪獸公司 (Mar 02)
返回最新 Headlines
Select pages...
第一頁
第二頁
最後一頁
The making of CG Central - 《Fire Storm》
電影《風暴》- CG中環 - 特效製作公司 — Free-D Workshop Ltd.專訪
FREE-D Workshop 的工作室內擺放了多個香港電影金像獎項
>> Free-D Workshop 特效製作影片 (4) 請以高清觀看
專訪 : FREE-D Workshop :
- Ah Leung | 余國亮 (CG Director)
- Eric Lai | 黎文俊 (Producer / VFX Supervior)
- Garrett Lam | 林嘉樂 (Producer / VFX Supervior)
- Fog Ho | 何均洋 (VFX Supervior)
>> 現場配合要訣
CGV:片尾畢打街部份拍攝了多了天 ?
Ah Leung :在舊機場拍攝的畢打街部份都拍上了廿多日,而全片則拍了約三個幾月。
CGV:在拍攝現場你們有多少人參與跟場景?
Ah Leung :現場其實都是我跟Garrett去跟的。
CGV: 以最後一幕為例,如何讓拍攝隊伍了解最後的畫面 ?
Garrett Lam : 其實整個Ending 我們都做了一段廿幾分鐘的Animatic 出來 ,因為大家都想知道整個流程 ,當中會看到什麼東西 ,整段由雲咸
街碌車到入了畢打街的槍戰再到爆破地陷等都做了出來 。
Ah Leung : 這是很重要的,當他們看過Animatic又會將它消化 ,會跟這個Animatic 為基礎。到真實拍攝時,由於有多部攝影機在拍攝,
所以一定會拍下多更多的影片 。但這已經是一大改進 ,大家已經在同一個框框下討論及拍攝 ,對相方溝通是很重要的。
C GV:當中在配合拍攝上有什麼難處 ?
Ah Leung :導演及拍攝團隊最關心的會是在那綠布景之下,他們及演員是怎樣知到自己的所在位置,於是我們便要跟他們溝通,好樣他們知道哪一邊是置地,哪一邊是地鐵站口,其實我們也有在牆上mark低了數字,不過最後都較難看到的 , 我們自己已一早跟據故事很清楚每個位置,只是有時拍攝完畢之後,他們在剪片時可能不太清楚,故我們也需要幫他們一把的。
Garrett Lam :其實在現場環境都有些物件幫助認位的,例如有一邊是有小巴站,另一邊則有的士站 ,它們的柱位都不同,透過這
些設置幫我們製作上增加了真實性 。
Ah Leung :對~~ 美術部真的很幫手,場景都是1比1的建設, 而地下也是石屎地 。雖然行人路不是跟真實的去造,但就連畢打行那四條柱都有,這四條柱的作用很大 ,演員因此而知道方向。
另外,真實的畢打街其實有點暗斜的,但拍攝時的地點就無可能造到,所以最後是靠鏡頭遷就,幸好最後結果出來都沒有穿幫。
(+) 按圖放大高清圖片
C GV: 有什麼方法可以增加拍攝上的配合?
Garrett Lam :都是要跟他們在拍攝前要溝通好,其實難處依然會有 ,例如我們會知道如果他這樣去拍攝對我們後期製作會出問題 ,但他們也有很多原因無辦法去配合我們 ,好像有時會器材不足 ,或是現場環境突然改變的問題等等 ,我們只可好逐步逐步去教導他們。
Ah Leung :其實已很幸運了,我們所接的電影 ,都是拍攝前傾好的,最少大慨都會清楚知道怎去拍攝 。當然現場會有改變 。但大體上大家已經有清楚的慨念,而所講的難處,其實就是在現場一定會有些改變 ,必然要跟導演再去溝通 ,所以要現場"執生",也是很重要的。
也白明到有些對特技不太熟悉的導演有時也未必知道我們的困難之處 , 舉例說,他們以為在演員臉上加滴血流下來會是好容易的事
, 其實這是比起爆碎一輛汽車還需要更多工序去處理。另外,他們又會以為製作售價較貴的真車模型會比造普通平價汽車會更難, 其實對我們來說基本上兩者一樣都只是3D model一個...
(+) 按圖放大高清圖片
C GV: 在現場的綠布景板其實也有很大的限制 , 現場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Ah Leung :在最後一場中 ,我們都經常提醒拍攝時盡可能不要"炒天" ( 向天拍攝) , 因為始終綠布景高度有限 , 但其實最後完成剪接後所見,鏡頭都有一半是"炒天"的, 有趣的是在現場他們也會經常問我們綠布景要棟幾高才足夠 ,事實上棟多高都不夠用的 , 因為場地太大了,遠的地方是總不能覆蓋的。
Garrett Lam :不過現場都有四塊很大的流動綠布景板,這已經好有幫助 , 不過有時一推動它都需要很大工程的。
C GV: 電影中的爆破及槍戰都有不少是實拍,再後期加工,你們是如何去夾的 ?
Ah Leung :有些動作及特技都是要現場去夾 ,我們跟動作指導錢嘉樂先生都有合作過 ,大家都有共識 。如果佢方面能夠處理的 ,便由他去做 。有需要時他會要求我們幫手 ,例如開槍 中反應 ,有部份是真爆 ,又部份是我們後期做的, 這個好處是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真實的效果去處理 ,而對演員來說都可以有真實點的反應。
Garrett Lam :其實有實爆是好的參考 ,例如電影中段在四棟大廈頂層爆炸的場景 ,我們是根據他們的實爆再加效果上去的。
(+) 按圖放大高清圖片
>> 製作人感受 ~
CGV:完成了這部電影大家有什麼感受?
Ah Leung :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們其實都不認識 - 江志強先生 ( 出品人/監製) 及袁錦麟先生(導演) 的, 但他們竟然這樣對我們有信心 ,交與這個超大型的電影給我們去處理 ,而這齣電影卻比我們之前所製作過的電影難度高出兩三倍之多 。回想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膽的事 , 也對我們很有信心!!
Eric Lai : 當初一落實要做這齣電影,我就已經去 develop 新的工具,當中都有不少問題要解決 ,其實時間是可以解決問題的 , 但是我們又總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很多時在一些cut 未 lock 的情況下就要開始處理 , 但在render途中又可能已經有改動 。 而我們有很多時都要同步製作 , 開始render一個 draft時同時就已經要開始做 comp , 所以在排隊 render的時候,我們又要處理其他場景 ,加上render方面也有分重要先後的, 所以有時要等好一段時間才見倒先前的 render output , 有時令我有點不實在的感覺。
另外今次整個製作其實一直也很準確及準時 ,但其中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意外 ,就是製作到最後約三個月時,才知道要加入立體版本 。雖然這方面是由電影公司去安排 ,並交由台灣方面去convert 3D版本 ,但我們也要因應配合而某此鏡
頭都需要拆layer 再render給他們後期處理3D ,也有一些鏡頭我們只有給-depth 圖層他們去處理 ,不過最後出來的效果也不錯的。
Ah Leung :其實我們的製作都好緊迫 ,最後突然要加立體版本 ,都令到整個製作更加緊張起來。
FREE-D Workshop 的工作室 - 有這樣好的工作環境,相信能夠吸引員工多留在公司工作吧 ~!!
Garrett Lam :我最難忘的就是要炸爆畢打街那幾十輛汽車, 而在他們炸爆之前,我們便需要逐一從車隊中駛出來 , 為車輛拍攝做參考 ,很多車如的士、小巴平時是無可能駕駛的。
Fog Ho : 今次電影有很多挑戰,所有製作的Scale 都比之前的要大,而每當完成一項工作,又馬上去到另一個更大型場景。
Eric Lai : 最後,在技術上,我們今次主要是系統化去處理大量製作,要解決mass production 的問題,可以說是 pipe-line上的改善,並統一製作的方法 ,將一些animator 的經驗結集成一些工具, 這些工具其實不是很複雜的外卦,而是用簡單的方法去處理大量的工序,讓不同的animator 都可以處理同樣的場景。
而針對一些比較淺經驗的同事,我們更將workflow教學放上internal的 webpage 去讓他們的學習,這亦可減輕senior 同事的 workload。大家都知做CG工作時間大長了,如果有多出來的時間也可以讓大家去休息,因為休息也很重要的,無精神做出來的效果也不會好 !!!!
(+) 按圖放大高清圖片
CGV:謝謝大家接受訪問 !!
- 完 -
後記 : 電影《風暴》已經是2013年尾的作品 ,而這次的訪問其實早在年初進行的,結果訪問到現在才推出,實屬我們的責任,亦再次證實CGV資源的確有限,希望各方都可以給我們多點支援(按此支援 )!!
在此我們向接受專訪的Free-D workshop及大家說句不好意思~ 雖然這篇訪問文章是遲來了一點,但相信內容絕對值得大家細看的,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本地的CG製作 !!
* 特別鳴謝Ah Leung、Eric Lai、Garrett Lam 和 Fog Ho 。
** 圖片及片段由Free-D workshop提供。
Txt: Zu
23 JULY 2014
注意: 版權所有,未經受權,不得轉載。如任何網上媒體或雜誌有意轉載,請填寫有關表格聯絡:按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