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graph Asia 2017 – 次日行程摘要
來到第二天,行程仍然非常緊密,早上九時開始已經有多個會議舉行。 首個參加的是Symposium on Mobile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有關有手提裝置上的互動程式。 接著是Opening Ceremony,同時亦有進行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 Award的頌獎禮。 儀式完結後是Keynote –
Man Tam專欄
來到第二天,行程仍然非常緊密,早上九時開始已經有多個會議舉行。 首個參加的是Symposium on Mobile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有關有手提裝置上的互動程式。 接著是Opening Ceremony,同時亦有進行Computer Animation Festival Award的頌獎禮。 儀式完結後是Keynote –
今年Siggraph Asia來到非常炎熱的城巿~曼谷。雖然是第一天,但節目經已排著隊來。 首先是Exhibitor Talk,Unity介紹他們支援各種ⅤR及AR技術及平台。 接著由各地大學學展示他們製作的遊戲,儘管只有部份作品有提供現場試玩。 下午有多個在手提裝置上執行的互動程式親身試範。Symposium On Mobile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Demonstrations 接著是連續兩個Computer Animation
今年東京電玩展比過往兩三年的入埸人數下跌了不少。官方統計數字,四天入場人次合共25萬4千311人。原因可能是今年沒有新主機推出,而且多間遊戲大廠又有自己舉辦發佈會,沒有必要在TGS再展示他們的遊戲,各種因素影響下,參與展覽又吸引玩家入場參觀的遊戲相對地減少,對入埸人次自然有影響。 Man Tam
在香港能找到可以給你試用Wacom Cintiq之類産品的店舖少之又少,更何況能夠坐下來,慢慢畫的地方,又有專人解答有關産品的疑問,應該就只有這裡了。 Wacom 專業產品預約演示 首先,透過以上在線登記,選擇你要試用的産品型號,之後Whatapp便會收到可挑選的日子及時間。這次試用便選了我下班後的時段,晚上七時三十分到達試用場地。 這裡正是CG Live新的studio,在桌上已放好了要試用的一大一小MobileStudio Pro和13吋的Cintiq Pro。16吋的型號日本仍未供貨,所以只有一款Cintiq Pro可以試用。首先上手的是MobileStudio Pro,一般Wacom板的繪畫功能我就忽略了,主要目的是測試聲稱新的觸控屏幕和Pro Pen 2。 Wacom MobileStudio
Siggraph Asia 2016 Macao完結了,在這裡打算介紹一下,這個展覽和學術交流會?,看看有那些適合你來參觀呢?雖然每年展覽地區和場地都不同,多年來它包含的内容分類未有重大改變。希望這編報導,可以讓未曾出席或打算明年去參觀的人仕,有個大約的概念,來一次Siggraph Asia會有甚麽東西等著忙。 Siggraph Asia除了發表大量技術文章和舉行多個學術交流會,會場亦有新興技術的展覽和電腦動畫欣賞會。參加這種學術性的活動,我個人並不主張用價值來計算,但完全忽略預算方案,又似乎欠缺策略。所以我也加入量化了的價值來看參觀内容,好讓大家計劃時,多一些數據在手。 這個活動大會分成了兩組:展覽會和交流會議。四天活動裡有四天會議和三天展覽(展覽會比會議遲一天開始) Exhibition 展覽會内包含了參展商的攤位和他們提供的技術講座,以及招聘人材。 廠商主力在會場裡推銷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這些東西絕大部巳在市場上銷售,雖然沒有什麼大開眼界的驚喜,但可以拿在手上硏究,或者親身體驗一下,亦可以說是不錯的經驗。廠商會為了吸引人流和取得參觀者的資料,而大派禮品或者搞個抽獎之類的活動。至於他們安排的講座,也是好讓未來客戶了解他們的技術,有助推廣產品和服務而巳。假如,你正在挑選或打算購買參展商的一些産品和服務,出席這個展覽會就最合適不過了。 假如,你想到心儀的參展商裡工作,可以先看看會場内招聘台上的告示,選好後再去到他們的展區面試,說不定可以找到你盼望的工作呢。 入場看展覽會這部份,門票只需50港元,其實市面上,很容易便能找到免費的登記號碼,例如CG Visual提供的Voucher Code,便可以取得Exhibits
VR Showcase是在Siggraph Asia裡一個全新的項目,展示的内容其實頗為接近Emerging Technologies,只是展品必定和VR或AR技術有關而已。因為部分展覽攤位並沒有工作人員在場,我們亦未能體驗所有展出的作品,這裡只挑選最好體驗的幾個來介紹。 一個利用HMD(Head Mounted Display)為基礎的互動交友系統,整個系統包括有Oculus Rift DK2眼鏡和一個全高清立體相機,相機設置在Pan-Tilt 裝置上,軟件有提供一個虚擬鍵盤以便文字輸入。當然,另一方亦要有相同設備,方可達到即時有現場感受的效果。 一個能夠即時捕捉HMD使用者的臉部表情,能把表情展示在虚擬世界裡的化身上。以每秒45幀用上3D Time-of-Flight(ToF)相機來捕捉深度圖(depth map)和2D
這?的東西意念新奇又好玩,創意加上科技,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每次來到這個部分參觀,總是帶著多少興奮的心情。一起來看看今年的Emerging Technologies。 新的機械材料稱為編碼骨骼,由形狀記憶合金(SMA)和可3D打印的結構組合而成。因此,可以利用編程來使骨骼擺動。 這是一個互動系統,透過可怕的VR體驗來刺激人的心跳。通過使用輪椅作為控制器來穿過VR世界,同時接收你的心率。從地板放置的重低音喇叭輸出假心跳,增強體驗VR空間的感受。 一個專為VR遊戲而設的操縱桿。 通過使用兩個伺服摩打和重量配置,對應遊戲程式,能產生出多種反饋力,如操縱桿的拉力(類似呔盤搶呔效果)和開槍時震動的效果。 本應是展示利用霧氣來做成投影屏幕,我們看到的卻是用水簾來做屏幕,一隻小兔圖型投影在水簾幕上。 一衆機器人和投影圖像之間的互動裝置。為了保持它們之間的無縫連接,需要開發能夠精確地確定機器人的位置和狀態的系統,並且能夠容易即時地控制它們。這個裝置通過Pixel-level Visual Light
我們在最後一天的展期才來到Art Gallery參觀,因為它在澳門科技大學展出,與展覽場館(威尼斯人酒店)有最少十五分鐘的路程。在緊密的會議時間表下,只好留在最後才來探訪。 不知道是否這個原因,很多展品好像已失去功能。看似是已經啟動了,但互動功能卻欠奉,又或者部分功能失靈了。這?我只介紹了幾個我個人覺得比較有趣,而又功能尚全的展品。老實說,看相片和親身體驗是兩回事,下年有空的話,真的要來一次玩玩。 展覽場地分室外和室內兩部分。室外空間裝置比較簡單,由木架夾板建構而成。這部分的展品都沒有互動功能,只可觀看而巳。室內展品都有燈光聲響和互動功能,有些還頗有玩味,氣氛亦比較濃郁。 One-Stroke 利用八支機㭜臂按時間擺動,每次擺動會把頂端的活動支架曲節變形。要從正前方看過去,才可以看到英文字母或數字。 Time Machine 我從大會宣傳片上看到這個裝置,原本是很期待看到實物,可惜這裡只有螢幕在播放它的影片。 Medallions 這一套浮雕牆匾是使用Metaballs 建模後再以3D打印出來的。 Journey Through The Centre_01
我想很多從動畫製作的人仕,總會面對過要重做你的工作,還需要在一個短期間內完成的經驗。今次出席會議的兩位Technical Artist,便分享他們在製作Finding Dory動畫電影時,因為採用(Katana)新的Illumination 及 Rendering 流程,要把60%已完成的角色Shading重做。 首先由Masha Ellsworth簡介他們面對的技術問題,以及需要學習新的工具。當然新技術能獲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光綫進入海面後投射在海底裡的物件上,這些水折射光綫的效果,是之前的Renderman版本裡的RIS建構下,他們認為做得不夠”好”。 接著,Christophe Hery詳細解釋他們要解決的多項問題,主要是光射穿過海水照到角色身上的效果。另外,Finding Dory電影裡角色都是魚類,尤其Marlin(小丑魚)這種細小魚類,身體比較透光。假如只遵循現實光學的物理性來推演,出來的效果並沒有做到那種通透感,要達到悦目的效果,他需要找尋一些巧妙的演算方法。當一大堆方程式和論文内容出現時,我這個門外漢是完全看不明白的。假如你是這方面的專家,這種分享會就是為你而設,值得入場觀看。 之後換來Masha,講解用上新技術的Character Shading效果。因為Finding Dory是接著Finding Nemo的故事,他們希望入場觀眾看到Marlin,Nemo和Dory時,沒有和十三年前的感覺分別太大。當然,技術進步了,演算出來的效果亦好了。雖然感覺相同,細緻部份真是精彩萬分。例如,相對Finding
今年找來三位在Pixar的電影Finding Dory裡,擔任角色製作的藝術家,在這個Education Long Talk内分享他們從讀書到入行的個人經歷。 由Trent Crow先開始介紹,他現在擔任Character Shading Artist。 接著是台灣出生的Nancy Tsang,她現在擔任Character Modeler & Rigger。 最後是香港出生的Maria Lee(在開始前我聽到她能説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她現在擔任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