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可以怎樣學 CG 呢?
我的處女 post 竟然也引來少許討論,首先感謝提出和回應的朋友。關於「道具銀紙」案件事宜,由於媒體以至電影業界內外都已經有太多各方各面的表述和爭論,本人不想發表意見了,只希望補充一點,若 animators 需要用合法的鈔票貼圖做 mapping,大家可以用繪圖和圖像編輯軟件做「手腳」(效果) 。至少加上“道具” 字樣,以及其他符合政府相關部門的法例要求,以防墮入製作「CG 偽鈔」陷阱。筆者又從網上找來了一些專業軟件 tutorials(超連結在本文的尾段)。
其實CG界朋友們早已知道這些 Tutorial Channels 的存在,筆者也認識不少 CG 朋友差不多天天上網睇 tutorial 片,為公為私也是好的!但他們為何要上網學習呢?最常聽到的答案包括「夠方便」;「好有用」;「容易搵到…」;「快囉」;「免費的」… …
讓筆者轉個話題,上星期我出席了飯吉 透教授 Prof. Toru Iiyoshi 的「Promoting and Enabling Technology-enriched Learning」專題講座,飯吉教授於 2008 年與 Dr. Vijay Kumar 共同出版了一本名為【Opening Up Education: The Collectiv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through Open Technology, Open Content, and Open Knowledge】的書。數年前拜讀它時令我重新思考“教育”這個辣手的問題,書裡文章談論到「開放教育」和「開放學習」等研究命題,它更令我聯想到:-
- 開放學習的人怎樣才可以學好 CG ;
- CG 高人又是怎樣不斷學習新的 CG 再創高峰;
- 今天(當天)的新一代 CG 學人又是怎樣學 CG 等等教育內涵的議題。
當時我的腦袋被「教育」和「學習」這兩個詞彙弄得有點暈? ! 那一年其實已經有很多學者出版了書籍和文章探討「開放教育」,「開放學習」以及「開放知識」等等 … 這些來自西方「Open Movements」概念運動 推動下的「教育生態環境」新氣象和大氛圍,當然開放式教育和新的學習模式也是其中兩項重要學術研究討論。
暫且又讓我說回香港這個範疇吧,CG 的「教與學」在香港就是風起雲湧的經歷了很多個“大時代”,打從 80年代末的本土CG鼻祖們,他們大多數是跟 “師傅”(已經入了行的人)學習或偷偷地自學,因為當時根本沒有院校教,偷偷地學是因為當年可以做 3D CG的 Silicon Graphics 電腦, 簡稱 SGI 機的價錢實在太貴,只能夠找時間在公司裡用機,當然有些人選擇去了外國讀,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許誠毅先生。直至今天香港各大院校,甚至連中、小學都已陸續地提供形形色色的 CG 相關課程(2D, 3D及 interactive 的都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以致不同的 software 都有得教,由全日制有證書頒授的至到特色興趣課程(例如 STEM)亦有許多,資助的,自資的,或外判的短、中、長期班都有,可以說是百花齊放,豐儉由人。寫到此處又讓我回歸到第一段的問題 — 為何那麼多 CG 人還是要上網學習呢?你又是怎樣去精進自己的呢?筆者估算很多人都會答「上網囉」和「自學囉」,或者是「同 friend一齊玩(學),一齊研究咁囉」!若然你的答案就是這樣,或許讓我下回和大家分享 「自學」 和 Open Source 精神的來龍去脈。
以下就是幾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 Adobe 系列 tutorials 超連結:
Facebook Comments